基本上,如果我們依照大項來分類,那麼椰子油只分成“精煉加工”(RBD)和“純鮮初榨”(VIRGIN)兩種,所有的椰子油都是這兩種衍生生產,因為依照製作過程與使用類型分成這兩類,至於初榨椰子油又分為四類主流壓榨法,這次先保留,我們下回再談。
通常在業界,不管是食物加工和化妝品上使用的油,全部屬於“精煉加工椰子油”,它有著“精煉、漂白脫色、除臭脫味”的特性(精煉椰子油的英文縮寫為RBD,是REFINED(精煉)、BLEACHED(脫色)、DEODORIZED(脫味)三個英文詞的字首。)這種油成本低,且能非常快速的大量製造,保存期限長,且適用範圍廣。而且,和初榨椰子油不同的是,精煉椰子油使用的椰子原料是乾燥的整椰子(英文名叫COPRA,意思是“乾椰子肉”)。精煉椰子油使用的椰子質量有高有低,新椰,陳椰,殘椰等。加工前,先把椰子敲開,把椰子肉在太陽下曬乾,或用高溫爐烘乾。這類椰子往往被扔在地上風吹日曬多日或更久,才會開始加工。可想而知,這種干椰子肉會含有大量的細菌和黴菌。不過,精煉加工的時候,這種椰子油會經過消毒,處理商還會使用化學溶劑,以求得到最大的出油率和清除油中所含的污染物。這種方式加工出來的油,無色、無味。
不過有些人常常在問,為何現代煉油業都要把油精煉了呢? 這是因為現代煉油業若要追求產值和效益,就必須捨棄傳統方式而改用便宜的方法以提煉出更大量的油。
回應補充我們上面提及的內容,嚴格說來大多數椰子油生產廠位於東南亞,廣義來說也可以說是熱帶海洋國家,這些國家一但經歷了海洋風暴或我們說的颱風,岸邊都會堆滿不知道哪裡沖來的漂流木及椰子,所以它們可以得到大量免費的漂流椰子,而收集完成後將這些老的或壞的椰子剖開來,攤在地上曝曬,曬乾之後,再把椰肉乾挖出來,加入化學溶劑萃取,這種萃取出來的椰子原油,營養素大量流失,品質非常差(因為經過長期曝曬,不但氧化,細菌孳生,酸價也提高了),所以一定要經過精煉(精製、漂白、除臭)的手續才能食用。
目前來說,精煉過的椰子油是市場佔有率最高的椰子油,包括東南亞國家也是如此。經過三段精煉加工的椰子油看起來有如無色無味的油,在現代的食品科學領導飲食市場之下,還是建議食用初榨油,畢竟精煉油為了應付的是食品加工,不外乎對於保存或其他食用方便而進行改善,人體一切攝取還是建議天然健康,當地當季。
順道一提,也有不少商人將此類的油,強調為應和我們中華飲食文化所需,所以用特殊物理方式,除去其氣味等等.....那是扯淡,其實只是將整瓶精煉油當作初榨油賣給消費者的一個手法而已,所以講究健康的消費者可得張大眼睛了,一個原則,天然初榨椰子油不可能無色無味,豬油有豬肉香,芝麻油有芝麻香,無色無味的芝麻油,你就知道該不該吃了。
我們永遠要記住一件事,食品加工肯定有其理由與原因,但現實也是吃得越多病的越多,暫時不管其他環境壓力或是飲食習慣問題,加工食品還是少吃,誠心建議。
Reference source:
http://ohohorganic.com/uncategorized/what-is-rbd-oi/
http://dirtyorganics.com/what-is-rbd-coconut-oil/
http://nova-37.com/